手機(jī)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看書閣『wWw.seeshu』,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014
堯禪舜讓
中國封建社會,皇位延續(xù)所采取的方式,是父傳子的世襲制,即皇帝死了由兒子接替做皇帝。雖說是“非至公無以王天下,非博愛無以臨四?!?,可是后來的繼承者怎么必然會十全十美呢?況且皇帝往往并非只有一個兒子,即使慎重選擇,也很難保證所傳得人。更嚴(yán)重的是,皇帝死后,他的兒子們和兄弟們都想坐在龍墩上號令天下,于是明爭暗斗,禍起蕭墻。說到底,是對權(quán)力和財(cái)富的爭奪。
堯舜禪讓
山東沂南縣北寨村漢墓出土。
但是在封建社會之前曾有過禪讓制,即由各部落推選出部落聯(lián)盟的領(lǐng)袖,史稱“禪讓”。相傳堯?yàn)椴柯渎?lián)盟領(lǐng)袖時,四岳推舉舜為繼承人,堯?qū)λ催M(jìn)行了多年的考察,先是讓他幫助處理公務(wù);堯死后,由舜繼位。舜用同樣的方式考察禹,讓他去治水;舜死后,由禹繼位。禹繼位后又推舉了皋陶為繼承人,皋陶早死,又以伯益為繼承人。這就是所謂的“堯禪舜讓,唯德是與”。然而在禹死后,禹的兒子啟奪了伯益的位而自立。禪讓制度也就廢棄了。
范文瀾說:“《尚書》有《堯典》等篇,敘述堯、舜、禹‘禪讓’的故事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人,尤其是儒墨兩大學(xué)派,都推崇取法這三個古帝。”山東沂南畫像石中的《堯舜禪讓》圖,以他們所戴的冕旒為標(biāo)志(武梁祠的五帝像也是如此),似乎正在討論國家大事,從表情舉止看,已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??磿w『seeshu』,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